導言:
為什麼預防措施很重要

普遍來講,有些疾病是由病毒或有害的細菌(通稱為病菌)所引起的。有些病菌所引起的感染很輕微,例如普通感冒。但是有些感染很嚴重,甚至會有生命危險,例如流行性感冒、食物中毒和鏈球菌咽喉炎。

病菌會透過像是咳嗽、打噴嚏或握手等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開來。摸到感染者摸過的東西,像是檯面或寵物,也是病菌的傳遞方式之一。另一種會讓病菌傳播開來的方式,是吃到有感染的食物或飲料。另外,接觸到帶有傳染病的昆蟲或其他動物也會傳遞病菌。

某些疾病會傳播開來,這不是什麼祕密了。然而,你可能不知道的是,在潛伏期(某個人出現症狀並知道他生病之前的期間)也可能有傳染力。 因此,必須隨時做好安全的預防措施,以降低疾病擴散的風險。

使用這本小冊子所提供的基本準則,可以在一開始就預防疾病發生。

整體健康

你的身體會自然對抗病菌和環境中的毒素。要進一步保護你的身體並提高防護力,讓它遠離疾病,以下的預防措施會有幫助:

  1. 要有充足的睡眠。
  2. 要吃正餐且每餐都要有營養的食物。
  3. 要定期運動。

個人衛生保健

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保健,不但能有效預防病菌擴散開來,也可以預防傳染病傳播。

洗手

  1. 洗手。
  2. 要防止病菌擴散,洗手是最有效的方法。要勤洗手,特別是做了下列的事情之後,一定要洗手:
    1. a. 擤鼻涕、咳嗽、打噴嚏
    2. b. 使用洗手間
    3. c. 準備食物前、期間、準備食物後
    4. d. 吃東西前後
    5. e. 照顧病人的前後
    6. f. 處理割傷或傷口前後
    7. g. 收垃圾後
    8. h. 接觸動物、其飼料或排泄物之後
  3. 使用肥皂和溫水洗手。至少花二十秒的時間徹底刷洗你的手,然後用水沖乾淨,接著用乾淨的紙巾擦乾或讓它自然乾。 用紙巾包住水龍頭來關掉水源。
  4. 使用乾洗手。
  5. 可以用乾洗手來清潔手部,但這並無法取代用水來洗手,因為乾洗手是在你沒辦法用水洗手時用的,或是在你沒有肥皂和水的情況下用的。要使用酒精含量達60%以上的乾洗手。
  6. 減少共用個人物品。
  7. 為避免病菌擴散,不要共用餐具、酒杯、杯子或分享任何餐點。也不要共用毛巾、寢具、梳子、牙刷、刮鬍刀或其他個人物品。
  8. 手不要去摸臉。
  9. 你的皮膚可以抵抗病菌,但是你的眼睛、鼻子和嘴巴就沒什麼抵抗力。要徹底洗手之後,才可以碰觸你的臉或飲食。
  10. 咳嗽和打噴嚏時要遮住口鼻。
  11. 每當你咳嗽或打噴嚏,請用衛生紙或手肘遮住。這樣才能防止潛在的病菌在空氣中傳播。
  12. 避開生病的人。
  13. 避免與生病的人接觸,並且要強烈要求他們與其他人隔離,直到他們恢復健康且沒有症狀為止。
  14. 在生病期間,避免與寵物跟其他動物有所接觸。
  15. 舉例來說,如果生病的人摸了他的貓或狗,他可能會把病菌留在寵物的毛皮上,那之後可能會傳染給摸到這隻動物的人。

清潔與消毒

要防止傳染病擴散,注重良好的衛生就是一大重點。很多人在使用的區域就需要頻繁地清潔和消毒。

灰塵可以看得到也擦得掉。雖然清潔空間時會把灰塵或其他髒汙清掉,但是光清潔並不會去除附著在表面上的病菌。

而消毒會除去看不見的東西──致病的微生物,像是細菌和病毒。 為求良好的衛生,清潔完表面之後,也要將常常會觸摸到的地方進行消毒,這很重要。

用於消毒的產品

噴霧瓶

  1. 使用標準的消毒劑來消毒物品表面,例如雙氧水。濃度要介於3%(一般家用)至7.9%之間。
  2. 另一種有效的消毒劑是乙醇或外用酒精。要使用70%以上的酒精類產品。 不要使用90%以上的酒精類產品,是因為這種酒精會在殺死病毒前就揮發掉了。
  3. 你也可以使用稀釋過的漂白水(1公升的冷水配20毫升的漂白水)。每次準備前都要先檢查瓶身的有效日期,以免漂白水過期。
  4. 注意:漂白水只能加水稀釋,絕對不可以將漂白水與其他任何清潔劑或液體混合。
  5. 每次都要閱讀該製造商的消毒產品使用說明,也要閱讀該產品應該在表面停留多久的時間,並依照指示使用。

要消毒的區域

  1. 在你的住處或工作的地方,針對流動量大的區域,以及會經常觸摸到的公用物品表面,一天內要多次清潔與消毒,次數依使用頻率而定:

    • 兒童區
    • 門把
    • 樓梯扶手
    • 檯面
    • 電話
    • 桌面
    • 桌子
    • 椅子扶手
    • 任何其他會經常觸摸到的公用物品表面
  2. 消毒你的洗手間或浴室:

    • 門把
    • 洗手台
    • 淋浴設備
    • 馬桶
  3. 如果你有開車,要消毒以下物品的表面:

    • 方向盤
    • 門把
    • 任何其他會經常觸摸到的物品表面

處理疾病或其症狀

如果你生病了,或可能顯現出一些症狀,請避免與其他人接觸,並依情況尋求適當的醫療照護。

隔離

隔離是指將自己與其他人隔開,所以你才不會把病菌傳給別人。

當你生病了,或你懷疑你可能得了傳染病,要減少與其他人接觸的機會。如果你可以避免的話,不要出門上班或進出公共場所。

在家裡,如果你跟別人同住一個屋簷下,你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其他人,將風險降至最低:

  1. 睡在一個區隔開來的房間。
  2. 不要跟其他人使用同一個洗手間或浴室。
  3. 避開家中的共用區域。
  4. 避開寵物。
  5. 你的衣物要跟其他人的分開洗。
  6. 使用免洗餐具。

疫情爆發
注意事項

萬一你所在的區域爆發了傳染病,你應該要在住處與工作地點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。

與人接觸

傳染病爆發期間,避免與其他人有肢體上的接觸,如同以下幾種接觸類型:

擁抱
擁抱
親吻
親吻
擊拳
擊拳
擊掌
擊掌
握手
握手

社交距離

社交距離
2公尺

由於病菌會透過咳嗽或打噴嚏而散播開來,因此在疫情爆發期間,建議你與他人之間要保持最少兩公尺的社交距離。

當你跟別人在溝通時、在其他社交場合中吃東西或互動時,維持好適當的社交距離,能幫助你與他人都遠離疾病。

口罩

當生病的人在講話、咳嗽,或是打噴嚏時,口罩有助於降低病菌散播。戴上口罩,有助於防止生病的人將疾病傳染給其他人。

如果你得了傳染病,或你懷疑你可能有得到,就要戴上口罩。

這是因為你可能具有傳染力,但是連你自己都不知道,也沒有出現任何症狀,所以每當你待在年長者附近,或待在某個有健康狀況的人附近時,你應該要戴著口罩,以減少病菌傳播。

如果你可能會與感染者有所接觸,也都要戴著口罩。

口罩還有另一個用途──它可以讓你避免去碰觸到你的口鼻。

舉例來說,某個表面被一個生病的人摸過而受到汙染,接著你摸到那個表面,那麼病菌就會沾到你的手上。要是你再用手去摸你的口鼻,那些病菌就會進到你的身體裡,使你受到感染。這是病菌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。

因此,口罩有助於防止你受到感染,因為當你戴著口罩時,你比較不會去用手碰觸你自己的口鼻。

口罩必須要更換,至少一天一次,如果有潮濕或變髒就要更換。

如何戴口罩

  1. 戴口罩之前,要用肥皂和水洗手。
  2. 檢查口罩,確定上面沒有明顯的裂縫或缺口而使其失去效用。
  3. 判斷口罩的哪一面是正面。有顏色的那一面朝外。
  4. 判斷口罩的哪一邊是上面。有一塊硬硬可彎曲的那一邊是上面,這是讓你壓出鼻形用的。
  5. 如果你的口罩有鬆緊帶,先把口罩固定在你的臉上,再把鬆緊帶拉到你的頭後方固定好。
  6. 把口罩的底部往下拉,蓋住你的嘴巴和下巴。
  7. 每次用過的口罩就要丟掉。千萬不可以重複使用。
  8. 徹底清洗你的雙手。

拋棄式手套

雖然你可以讓家裡保持整潔並做好消毒工作,可是一到外面的商店或是公共場所,就會增加感染的風險。

常常會觸摸到的物體表面,例如商店的檯面跟加油槍,要是在你摸到之前,被生病的人摸到的話,這些東西可能就會受到汙染。

戴上拋棄式手套有助於防止病菌傳播。而戴拋棄式手套有正確的方法,這樣才能發揮手套的效果。

如何戴拋棄式手套

  1. 戴拋棄式手套之前,要用肥皂和水洗手。
  2. 用一手捏住手套的上緣摺邊來取出手套。盡量避免碰到手套的外層。小心地將另一隻手伸進手套裡。
  3. 在另一隻手戴好手套前,不要調整手套的位置。
  4. 捏住第二隻手套的上緣摺邊來取出手套,再以上述同樣的方式將手套戴上。
  5. 檢查手套上面是否有明顯可見的裂縫、缺口或破損。如果有的話,把手套脫下來,洗手後再戴上一雙新的。
  6. 將手套拉至手腕,盡可能覆蓋你的肌膚,並確保手套有戴好。
  7. 如果你摸到你的臉、手套有破損,或是你懷疑手套可能髒了或有汙染到:
    • a. 馬上把手套脫下來丟掉。
    • b. 徹底清洗你的雙手。
    • c. 換上一雙新的手套。
  8. 每次用過的手套就要丟掉。千萬不可以重複使用。
  9. 徹底清洗你的雙手。

住處與工作地點的額外預防措施

  1. 在你的住處或工作的地方,疫情爆發期間要針對流動量大的區域,以及會經常觸摸到的公用物品表面,進行清潔與消毒,次數要比平常做的還多:

    • 兒童區
    • 門把
    • 樓梯扶手
    • 檯面
    • 水龍頭
    • 電話
    • 桌面
    • 桌子
    • 椅子扶手
    • 任何其他會經常觸摸到的公用物品表面
  2. 務必也要將經常會觸摸到的東西和物體進行消毒:

    • 個人電子裝置
    • 鑰匙
    • 信用卡
    • 平板電腦
    • 遙控器
    • 鍵盤
    • 任何其他會經常觸摸到的東西和物體
  3. 要比平時還要更常消毒你的洗手間或浴室、廚房和車輛。
  4. 針對該疫情爆發的疾病類型,找出任何特定消毒劑的使用說明。你可能會用到某種能殺死特定細菌或病毒的產品。

出門與回家

  1. 若你的區域有疫情爆發,你只在必要時出門,或是根據當地法規所授權的情況出門。
  2. 如果你一定要出門,就戴上口罩與拋棄式手套。
  3. 在公共場所與其他人保持距離。
  4. 再次進到家裡之前,做以下步驟:

    • a. 把鞋子脫掉放在外面,或是在鞋子上噴消毒劑。
    • b. 把口罩與拋棄式手套脫下來丟掉。
    • c. 戴上一雙新的手套,把你外出時用到的任何物品都消毒一遍──鑰匙、信用卡、皮夾等等。
  5. 把手套丟掉。
  6. 徹底清洗你的雙手。


遵循當地的法規與規範

gcui_vm:healthy-booklet-local-guidelines

如果有關當局發布當地法規、預防措施或步驟,來防止傳染病擴散,只要一公布就要遵守這些規定。

總結

遵循這本小冊子中的準則和預防措施,你就可以協助防止疾病傳播,並維護一個健康的環境。



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之用,皆不得被解釋為專業的醫療建議並取代之。若您有任何疑問,請務必向您的醫師或其他合格的醫事人員尋求建議。


字彙表

乙醇:(grain alcohol)一種以穀物為原料,經發酵而製成的酒精。 乙醇無色、具刺鼻味,且具有殺死細菌和某些病毒等多種用途。

肥皂:一種用來清洗或清潔的用品。它原本應該是由天然物質所製成的固體或液體,和水混合後能成為溶劑,要去除的物質會溶解在溶劑中,使物品容易被沖洗而變乾淨。

食物中毒:因食用被細菌汙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。

消毒劑:用來殺死細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化學液體。

病毒:一種體內的疾病傳染源,其形體小到用一般的顯微鏡也看不見,僅能由電子顯微鏡觀察到。病毒只能在另一個生物的細胞內存活,無法脫離有機體獨自生存。人體感染病毒之後,可能會出現一些病症,例如普通感冒或更嚴重的疾病。

症狀:身體所表現出的一種變化,表示某人有某種疾病。

細菌:非常微小的單細胞有機體,只能透過顯微鏡才看得見。細菌幾乎無所不在,就連人的體表及體內也都有細菌。有些是益菌,像是幫助消化的細菌。而有些細菌有可能造成有害的影響,例如令人蛀牙或生病。

傳染:從某個人傳給另一個人,特別是指透過肢體接觸或空氣來傳遞。

隔離:把生病的人與其他人完全區隔開來,以避免疾病擴散。

漂白水:一種用於清潔的強效化學品,可殺死多種有害細菌和病菌。

潛伏期:從某人受到感染,到首次出現症狀之間的一段時期。

衛生:泛指個人養生之道,及追求健康與整潔的行為。

雙氧水:過氧化氫的俗稱,一種液態化學物質,可用來殺死致病的微生物,也可用來將某個東西漂白至較淡的顏色,或是將顏色去除掉。

鏈球菌咽喉炎:由一種叫做鏈球菌的細菌所引起的喉嚨感染疾病。鏈球菌咽喉炎會造成喉嚨痛、發燒以及體虛。

其他資源

為你的住家和/或民生必需品產業下載並列印這些告示牌。

保持距離

要有效地預防感染與疾病的蔓延,即是開始維持社交距離。

肢體接觸

於此刻為了大家的健康與安全著想,請避免與他人有肢體接觸。

洗手步驟

要防止病菌擴散,洗手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
乾洗手

乾洗手是在用水洗手情況下,額外增加使用的;或是在無法立即取得肥皂和水的情況所使用。